迪仙城堡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关于继承与传袭的宏大叙事史。通过联姻承袭,城堡几经易主,而所有园主都曾以各自的方式参与打造庄园的名望与特质。这片始于十二世纪的古代世袭领地曾被命名为莫特-康特纳克(Mothe-Cantenac),后更名为提奥邦庄园(Théobon),源自一位女性继承人与一位同姓领主的联姻。
在近三个世纪间,众多家族继承过这片产业:诺艾朗家族(Noailhan)、梅拉克家族(Meyrac)、塞古尔家族(Ségur)、萨利尼亚克家族(Salignac)、德拉维涅家族(De La Vergne)、艾斯科德卡-德-布瓦斯家族(Escodeca de Boisse)等等。自1575年起,迪艾森诺家族(D’Essenault)的五代传人在此续承香火,并最终采用了其姓氏缩写重新为庄园命名:迪仙庄园(Château d’Issan)由此诞生。
不用等到荣登1855年列级酒庄名录的三级名庄榜,迪仙庄园早已展露头角。酒庄知名度可追溯至十二世纪末:1152年05月18日,
即阿基坦公爵的继承人埃莉诺(Aliénor d’Aquitaine)与未来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(Henri Plantagenêt)大婚之日,迪仙葡萄酒曾是席上之珍。而且据称,在卡斯蒂永战役刚刚结束后,溃败而逃的英国人仍未忘记一饱口福,他们将当年已盛名在外的迪仙庄园酒窖洗劫一空
。从此,酒庄继续在各个年代享有盛誉。1723年,威尔士亲王的伺酒师亨利∙鲍威尔对酒庄引发兴趣。1776年,迪仙庄园又被列入了经纪人之父拉巴迪的葡萄酒品名表。1787年,未来的美国总统托马斯·杰斐逊(Thomas Jefferson)将本酒庄列入自己的波尔多葡萄园名庄选集
。十九世纪末,迪仙庄园的葡萄酒被请入奥地利王室,受到弗兰茨-约瑟夫皇帝的垂青。也正是这个皇帝为庄园题写了座右铭,该铭言被刻在庄园大门上方的一块方石上:“Regum mensis aris que deorum”,即“国王之贡品,神坛之祭品”。
权贵弗瓦-德-康达勒(Foix de Candale)成为迪仙庄园主后,却因法国大革命而将之遗弃。其后的庄园主更是为庄园命运而倾注心力。1824年,让-巴蒂斯特∙迪吕克(Jean-Baptiste Duluc)成为庄园掌门人,并为改进葡萄种植园实施了众多工程,然后他将庄园转售给了布朗契家族(Blanchy)。1866年,新园主古斯塔夫∙华(Gustave Roy)乔迁迪仙庄园,他在此建造了最早期的重力酒库,并特别对深受根瘤蚜虫侵害的葡萄园进行了重新栽种。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,葡萄园的经营不幸被搁置;克鲁斯家族自1945年起成为新园主,在其推动下,葡萄种植园得以脱胎换骨
。在莱昂内尔∙克鲁斯(Lionel Cruse)的引领下,城堡得以修复一新,他还对基础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进,并重新种植了葡萄园。1998年起,因庄园主之子埃马纽埃尔·克鲁斯对酒库和葡萄园注资,迪仙葡萄酒前所未有地呈现出当地风土的正宗品质。
2012年,同是丽兰拉杜酒庄(圣埃斯泰夫)和百德诗歌酒庄(波亚克)园主的弗朗索瓦与雅基∙洛伦泽蒂(Françoise et Jacky Lorenzetti)加盟了克鲁斯家族。凭借顽强意志、激情和勇气,世代相传的迪仙庄园主为振兴酒庄而不懈努力,令其得以再现昔日辉煌。